《写意中国》2022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线上艺术年展之环境艺术院2

家具工艺类


苑金章

苑金章从事家具设计30余载。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家具设计研究学会  执行会长。北京市可名家具厂  总经理。三河市明韵明式家具有限公司  董事长。获奖作品&业绩: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家具设计。北京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大厅家具设计。颐和园APEC会议接待元首夫人用景龙号、喜龙号游船室内设计。主持颐和园古典家具测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冯其庸先生藏录《瓜饭楼外集汉金丝楠明式家具》。

苑金章《笺格鼓凳》2022年11月

座面的横线条和竖向的直棂腿犹如老式的信笺格式。在设计中考虑到对一些小料的利用,凳腿采用竖向内弯的棂格共40根,座面分两层,上层四边攒框装板,边框由外而内逐渐变厚,下层框与上层脱开,中间嵌4颗圆珠,整体托泥比座面直径略宽。在阳光下影影绰绰,语言简练,光影丰富,造型沉稳。

苑金章《理石芯座屏》2020年

简洁干练的现代语言勾勒出的小座屏。整体造型在传统基础上做了减法与变化,并在细节上做了处理。简洁的造型着重突出理石芯的花纹,在细节和比例上下足了功夫,此屏较传统座屏去掉了分水牙板,底座前后做弧形上翘,顶部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弧出。

理石芯嵌于边框内,框料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连接。

梳背椅2022年12月

一把传统风格的现代椅子。对传统座椅进行了新的思考与设计,增大了腿的侧脚尺寸,座面内收与腿出透榫相连,座面前宽后窄,座面略微倾斜以增强使用舒适感,靠背的四根三弯棂也根据使用做了略微扭转,藤席增强材质对比让椅子保持轻巧,座面下的小牙头则是因结构作用保留了下来。此椅造型轻巧而紧凑,简洁而有力,坐感也更加舒适,是一把灵活多用的休闲椅。



苑金章《直棂格屏风》2019年


002 郑韬凯 个人照片

郑韬凯,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城市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木艺·设计工作室导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瑞典Konstfack、哥德堡大学HDK学院访问学者。主要原创作品有:“米格木马”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云”参展意大利米兰国际设计周等;主要荣获奖项有:2010年广州家具展获最佳原创奖、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创新奖”、2014年“为中国设计”东鹏杯一等奖等;主要理论著述有:《中国室内设计艺术千年回眸》原始社会/夏商西周章节、《家居——住宅室内空间设计》、《麦城生活》、《边走边画》,《中国建筑大百科》(古建条目/园林条目)等)。

郑韬凯 《骨头木马》多种木材 80x50x60cm 2013年

这件作品2013年初完成于威斯康星大学艺术系的木工房,并参加在美国各州的“Ossuary”巡展。作品的原型是2004年在北京798工作室原创并完成的“木格小木马”, 2009年小木马入选第11届全国美展,至今很受人欢迎。正是这个原因我在麦迪逊时也想制作一件纪念一下。当时选用的木材都是北美常见的木头,比如橡木、枫木、胡桃木、松木等,与原先米格木马单一的材料(黑胡桃或是松木)相比这只马更像是“五花马”,除了材料做了改动,尺寸也缩小了,为了巡展主题的要求,把手换成一根骨头。目前该作品收藏于美国。

郑韬凯 《山月题合》 黑胡桃 15x45x45cm 2022年

提盒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家居器物,一直想创作一件集收纳与观赏一体的提盒,2022年疫情期间被困学校中,夜里遥望明月,突然有山月的构图想法,遂画草图,推敲细节与尺寸,算是一气呵成完成了创作。提盒整体以简洁的方框,中央主体为弦月,提盒里有大小托盘三个,两大一小。尝试了几种或深或浅的木材,综合经济与美观因素后选定了黑胡桃,感觉凝视久后会有水墨山水之感。

郑韬凯 《云》亚克力 50x40x45cm 2011年

作为一款坐具的设计,在国内以前很少有人去尝试创作一张三条腿的椅子,这恐怕是我做这把椅子的第一个原因。其次,用透明的现代的亚克力材料,将古典传统的明式家具元素透明化、当代化,是我创作的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在三维打印技术开始普及的年代,我只是在探索和追问,用平面的二维制作如何创造便捷拼装和相对于三维造型更为廉价的设计。作品创作出来后,还是很受欢迎,还应邀参加了2012年米意大利兰国际设计周 “坐下来”展,展现和传播了中国原创设计力量!


土生——山西省武乡县五村农民居住空间家具设计

image

团队负责老师姓名:赵慧

团队成员姓名:郭宗平、李艳华



赵慧,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教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完成“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为西部农民窑洞改造设计”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

郭宗平,太原理工大学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家具作品多次在“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中获奖。近年来专注于晋作传统家具研究,主持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晋作家具制作技艺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游牧文明影响下晋作高古家具的形制特征与装饰艺术研究》等。

赵慧、郭宗平、李艳华《土生——山西省武乡县五村农民居住空间家具设计》

本设计是为山西省武乡县五村农民窑洞民居做的家具设计,方案设计坚持高效利用空间、绿色低碳的原则,重置室内空间并设计出兼具经济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实用家具。室内陈设与家具设计针对“一户住两窑”的空间需求,西侧窑洞为客厅,兼具厨房、餐厅功能,东侧窑洞为卧室,兼具洗漱间的功能。室内家具以榆木为框架,家具表面运用柳编、草编等当地农民传统手工艺,同时注重老旧物件的再利用,以期唤起农民的生活记忆。整体造型提取窑洞拱形的建筑意向,适合于窑洞内部空间的形态特征。

信阳1902—京汉铁路文化艺术装置

丁圆

丁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艺术科技研究院数字可视化研究室主任,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12工作室责任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策划与后评估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景观园林分会理事,全国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7)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建筑环境色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艺术装饰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环境艺术院)副主任,中国公园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日本建筑学会正会员。曾获第12届全国美展金奖(集体)、第13届全国美展作品入选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是美好生活的再造者。“信阳1902”通过艺术与科技融合介入、文化符号抽象与在地化、以及形式美学与景观重构,再现京汉铁路文化意义,和从历史奔向未来的时代记忆和场所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历史维度”和“记忆线索” 抽象提取铁路文化元素和符号,形成独特的在地性形式符号,形成鲜明的艺术表达语言。尊重历史、畅想未来。

2、突出“时空演化”和“艺术解构” 以时速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过去、现在和未来,飞速疾驰的蒸汽机车,虚与实的转换,形成昂扬向前的壮观景象。

3、形成“叙事美学”和“场所精神” 机车造型、旧轨线路、站台故事、历史场景无不叙述着历史,体现了信阳乡愁和诗意空间美学。


周洪涛

周洪涛, 美国普渡大学博士,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博导、创意工场主任(负责上海市实验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副院长(国际合作)和米兰国际家具卫星展永久收藏馆中国区主任学术委员,他曾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夏威夷大学-同济博士双学位项目主任。他承担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美国亚特兰大家具博览会金奖、加拿大魁北克国际雪雕大赛银牌、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出版著作3部,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论文、专利和版权40余项。作品参展蓬皮杜中心40周年庆典开幕展(中国唯一)、威尼斯双年展、米兰三年展等世界顶级展览,并被蓬皮杜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术馆、弗吉尼亚大学等永久收藏。

image


方大之眼 2019年 2

《方大之眼》文本景观拉伸文字呈现上海的天际线,形成席卷大地之壮丽景观,展现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阐明上海设计在跨界整合中的卓越素养与历史使命。本设计近几年展出于世界顶尖的法国蓬皮杜中心、威尼斯双年展、米兰三年展、圣埃蒂安设计双年展、孟加拉国家美术馆、旧金山艺术宫、纽约设计周、巴塞尔艺术展SCOPE、米兰设计周、设计上海 、意大利圣彼得洛大教堂、法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旧金山中心图书馆、美国圣约瑟夫艺术协会、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同济大学博物馆、隈研吾设计的上海船厂1862 艺术中心MIFA、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术馆、夏威夷大学建筑美术馆等机构,并被蓬皮杜中心、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博物馆、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等机构永久收藏。设计发表于《Interior Design》、《Wallpaper》、《Domus》、《Huffington Post》、《Archdaily》 、《Artdaily》等世界顶级杂志与媒体。取得了优异的经济价值与广泛的国际影响。

能量木 2022年1

《能量木》

image

《能量木》

image

《能量木》仅仅一块方木能做什么?仅仅一块方木可以达到何种表现极限?仅仅一块方木如何表达中华木工技艺的传承与突破?森林是大自然睿智的馈赠,木材中蕴含着无限的能量,历史上中国是木结构与技术的鼻祖,大木营造的辉煌载入史册。然而近年来我国的木结构创新乏力,尤其在木材弯曲领域严重落后于日本、德国、美国和北欧国家,亟需创新和传承。作品通体使用木料设计制作,通过对一块方木的切割,爆炸性的释放出木材纤维的功能活力,通过常温常湿弯曲,让木纤维在无模具环境下随意弯曲,形成丰富的空间形态和光影,最大化的传达了一块木料的表现力,通过光影展示木材纤维的独特魅力,在大型尺度装置上展示木美学。该作品基于常温常湿条件的弯曲技术突破(独家专利),实现了我国现代木工技艺的创新和弯曲手段的突破,并在艺术形式上达到全新的高度。

《上海滨江》

《上海滨江》

《上海滨江》

《上海滨江》

《上海滨江》文本景观,装置展示的是三艘大船的平面图,她们借取船厂横梁的曲线,承载着上海滨江的城区,结合文字,形成三维的城市天际线。文字和城市结合的城市面貌在曲面上流动,形成阅读交互,讲述上海与船厂的故事。

黄浦江从船身流过,城市从船面崛起,上海作为中国的开埠之城、航运之城和国际大都市,是通向世界的滩头和经济巨轮。作为设计之都,她更承载了国家对创新驱动的期望,面向未来,砥砺前行。

这三艘大船所承载的雕塑,在混凝土巨构中乘风破浪,引导观众从不同角度,不同楼层互动阅读,促进人群流动,激活船厂的多层次空间。本雕塑也可以放置于地面或墙面以不同视角展示。


入境—上海市电话亭公共艺术改造设计

image

团队负责老师:周洪涛

团队成员:田静雯


周洪涛, 美国普渡大学博士,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博导、创意工场主任(负责上海市实验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副院长(国际合作)和米兰国际家具卫星展永久收藏馆中国区主任学术委员,他曾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夏威夷大学-同济博士双学位项目主任。他承担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美国亚特兰大家具博览会金奖、加拿大魁北克国际雪雕大赛银牌、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出版著作3部,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论文、专利和版权40余项。作品参展蓬皮杜中心40周年庆典开幕展(中国唯一)、威尼斯双年展、米兰三年展等世界顶级展览,并被蓬皮杜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术馆、弗吉尼亚大学等永久收藏。

田静雯出生于2000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硕士。本科就读于中南大学,曾在2018年赴牛津大学进行交流。在读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数次。在IASDR、CUMULUS、HCII、WDO等国际知名设计会议发表演讲,文章发表SSCI、E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等共十余篇。设计作品获CADA、NCDA等各种国际和国家级奖项,作品参展同济设计周展览、上海静安国际设计节、D&I×LMMH/DIOR可持续时尚展览。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城市中对传统电话亭的需求日益递减。作者希望利用电话亭的空间优势,在话亭中创造了三种“反常规”的梦境空间。人群聚焦在上海工作和学习的年轻一代,这类人群偶尔想要寻找一个情绪出口;因此将话亭作为媒介,使其通过话亭空间与自己独处。设计从人的感官作为出发点,通过空间中的视觉、听觉、触觉装置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空间疗愈。


土木乡愁——基于山西传统民居生活情境营造的系列家具设计

郭宗平(半身)

郭宗平,太原理工大学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家具作品多次在“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中获奖。近年来专注于晋作传统家具研究,主持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晋作家具制作技艺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游牧文明影响下晋作高古家具的形制特征与装饰艺术研究》等。

郭宗平《土木乡愁:基于山西传统民居生活情境营造的系列家具具设计》

本方案设计概念源于作者在采风过程中捕捉到的传统民居生活情景,当然也有对儿时生活情境的回忆。方案通过两组茶几坐凳组合和一组博古架,营造了黄河渡口的木船、母亲忙碌期间的锅灶、黄土窑洞老宅院的残垣断壁等典型情景,这些情境定格了黄土地上曾经的时光,对于穿梭于都市繁华的离乡游子,那是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构成这些场景画面的材质,一是黄土,二是木头,岁月流逝,抹去了往日生活的细节,但黄土和木头构成的斑驳肌理,却如一幅幅古画上透入纸背的笔墨,成为回忆中永恒的底色。此外,黄土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材料来源,除了具有自然质朴的表观和质感,还有良好的热学性能和透气性,符合低碳、绿色、可持续的要求;木材选用糟朽、结疤、扭曲等有瑕疵的材料,能让每一块被遗弃的“废料”都能发挥作用。

肖天宇

肖天宇,生于1987年4月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家具设计研究学会初创会员、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环境艺术学院)研究员、法国百年灯饰品牌ART ET FLORITUDE合作设计师、十九文房品牌产品设计师。

设计风格自其作品“融合”系列初露端倪。在其从事家居设计的数年间内,中国传统风格贯穿始终。肖天宇致力于找到本土文化和自我特色更好的融合方式,也在研究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探寻多种可能性。他的作品大多摒弃纷繁复杂的装饰,追求给予使用者全然朴素的大器感。作品被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过,参加法国piasa,保利拍卖等众多国内外展览及拍卖,被香港M+美术馆等国内外众多美术馆及画廊收藏。

法国巴黎Comunnity Atenor Bezon定制艺术灯具

此项目位于法国巴黎Com'Unity - Atenor.ART ET FLORITUDE是法国百年的灯饰品牌,致力于打造独一无二的艺术定制灯饰,此项目是由ART ET FLORITUDE与法国著名室内设计事务所Alberto Pinto合作打造。

肖天宇作为ART ET FLORITUDE的签约合作设计师参加此项目;这款Bezon灯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体块解构和地图拼接,将几组简单的几何造型,以最基本的线、面、体的组合方式,通过镂空、穿插、组合等手法构建了一组具有独特空间构成的艺术灯饰。上海光华启迪国际学


校门厅接待区空间艺术家具设计制作

此项目位于上海光华启迪国际学校(青浦校区)门厅接待空间内的艺术家具设计与制作;宗旨是希望将艺术、设计、自然三位一体的艺术家具结合到空间陈设中去,打造一个独特的艺术活动空间。

此项目是设计师肖天宇与上海西格玛家居的设计合作,2022年完成,家具延用了“融合”系列艺术家具设计理念(将明式家具的正襟危坐和西方沙发的慵懒舒适的结合,探讨“坐”的和谐统一之感)和“树生”系列艺术家具的设计理念(将自然的形态于现代坐具的结合,似雕塑亦似家具,在兼具功能的同时也带有自然的雕塑美感);结合空间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希望打造成一幅绿水葱郁中的银白画卷,大面积空白墙面留给师生展示教学及生活点滴。可自由组合的家具配套便于创造灵活多变的空间,使此处成为学习沙龙、艺术展示、特色主题等活动的集合地。


个人照片

王通,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师,专注于木艺工艺研究与设计创新,设计品牌“集祥”创始人暨首席设计师。路易威登中国合作设计师。佈白设计机构艺术顾问。颐和园文创与规划设计顾问。

暗香衣架420X420X1800MM 2021年

《暗香衣架》420x420x1800mm  2021年

以“梅”为主题的木艺创作,FAS级黑胡桃木,木蜡油涂装,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制成。梅花杌460X460X345MM 2020年

《梅花杌》460x460x345mm  2020年

梅花杌:设计灵感来源于苏作古典梅花团扇,我将其形制中的曲线反复打磨后形成此物,小木作工艺与现代风格皮艺软包相结合。苏作古典家具中将这种尺度的坐具称之为杌,故此物取名为梅花杌。黑胡桃木,木蜡油涂装。


论文著作类

张绮曼

张绮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获“中央美院建校100周年杰出教授荣誉称号”。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环境艺术院院长;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理事长、设计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室内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轻工业部室内设计专家组组长;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会长。

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艺术创作,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具有核心价值。环境艺术设计更强调文化及艺术的内涵和表达,强调对精神内在的关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解决环境空间的物理功能需求,还要有效提供心理空间,使其更加舒适合理并赋有人文关怀,在更高的层面上还需要提供精神空间,反映着人类社会的信仰和理想寄托。


宋立民

宋立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长聘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英国景观研究会会员。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虚拟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宋立民、王国彬、程明

《虚拟环境艺术设计》

本书共6章,分别是:虚拟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虚拟环境的空间设计基础、虚拟环境艺术设计的流程与方法、虚拟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解析、虚拟环境设计的评价体系、虚拟环境设计的前景发展。本书从理论基础到实践方法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对虚拟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流程做了系统的陈述。每个部分先叙述再举例,图文并茂,实现了课程信息的有效传播。每个部分均设置了课程导学,清晰的列出学习目标、知识框架图以及学习计划等,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帮助老师更方便的教。


《城郊景观评价与设计研究》

作者:宋立民、张园园

张园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英国 Landscape Research Group 会员,安徽省绩溪县 发展顾问,已完成北京市社科和学校科研课题三项,曾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综合奖学金、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二等奖,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并汇报发言三次,论文收录会议论文集。

本著作是在北京市社科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城镇郊区景观设计问题 的进一步思考,旨在探讨学科间从“专业细分”到“整体融通”的新视 角,即从历史发展层面看环境设计研究需要树立“整体观”视角,从学 科分类层面看设计学科发展需要确定“大设计”理念。

城镇郊区是人类聚落的特殊形态之一,兼具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本著 作是将城镇郊区的景观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城郊景观设计理论 的研究方法,以“整体与融通”为研究主题。首先思考城郊景观设计的 问题与景观基础理论,提出“整体设计”概念及研究方法。然后以北京 延庆区为例,在调研景观环境历史与现状基础上,分别进行景观生态特 征评价、景观生活特征评价、景观艺术特征评价。最后从景观设计理论 层、景观设计技术层、景观设计方法层提出景观的“整体设计”方案: 一是实现“从交叉到交融、从局部到整体、从互动到互促”景观整体设 计理论;二是通过“构建服务型环境设计形态、组织多元化景观设计主 体、完善机制化环境设计保障”的协同设计方法,实现景观设计过程的 闭环。另外,本书还从整体观视角进一步探讨本课题研究对环境设计教 育教学的启示。


沈康

沈康 ,广州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设计学科带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设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品牌研究会副会长。广泛关注设计、建筑与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意识呈现、互动与实践,目前主要的研究包括:现代设计与艺术中的视觉观念,城市创新与艺术介入的策略,设计文化与设计创新;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等。

艺术介入:一种批判性的环境设计策略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在发展愈发快速的今天,来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剧烈变化给城市环境和公共空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新的设计方法和理论去应对和处理这些现实问题。城市与建筑设计领域需要新的思维来超越狭隘的专业视域,而跨专业思维、交叉学科合作已经是一项共识。深入问题、开放选项、多方位尝试和检验,以更开放的设计探索关注实现建成环境的改善。艺术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持续地影响着人居环境,“艺术介入”作为一项实验性的探索,可以为社会转型、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多样性人居环境实践提供新的角度和路径参考。


赵慧(半身)

赵慧,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教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完成“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为西部农民窑洞改造设计”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

五台山南山寺环境艺术研究

赵慧 程璐 

程璐,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五台山南山寺是元代皇家寺庙,因建筑布局随山地巧妙变化,成为禅宗佛教山岳寺庙的典型代表。五台山南山寺经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演进,经民国普济禅师倾力建设完善,成为北方寺观园林的典范,其建筑、园林、彩塑等极具研究价值。


刘晨晨照片

刘晨晨,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民盟陕西省委常委、盟省委文化专委会主任,民盟中央美术院陕西分院副院长,民盟中央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美育教指委副秘书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陕西省科技教育工作专家,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青年学者”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重点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副主任。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7项。主持并参与40余项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工程。

国家场域影响下大国设计的意涵

李胜忠照片

李胜忠,玺泰堂的主人,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人,从事古玩行业30年,凭借多年经营、研究古玩的经验,写了一篇包镶工艺的文章,包镶工艺承载了我国几千年工艺技术的传承研发,使宫廷艺术品能更长时间的保存,包镶工艺在清宫广泛应用于室内装修、家居、家具及其它工艺器用,制作出的器用常年保持稳定,不易变形,至今能绽放出精美绝伦的艺术风采。    

中国传统家具包镶工艺研究

           李胜忠

包镶工艺承载了我国几千年工艺技术的传承研发,最终在清代宫廷艺术品中发扬光大,使宫廷艺术品能更长时间的保存,这是老先辈们伟大的文明创作。包镶工艺在清宫广泛应用于室内装修、家居、家具及其它工艺器用,包镶工艺制作出的器用常年保持稳定,不易变形,至今能绽放出精美绝伦的艺术风采。包镶工艺通过多胎制、外贴薄木板的工艺,控制了木材因大自然变化会抽胀的原理,正是我国先民经过几千年的代代研发、代代传承、代代创新,使中国古代的工艺品保留到现在能那么完整。清宫造办处利用天生万物的奇珍异宝,传承了2、3千年前古代文明的创作,利用把木材大块破小、割薄和木条的卷胎工艺完美的控制了大自然木材,因空气氧化自然抽胀的变化原理,使清宫造办处设计创作出精美高档的艺术品。湖南长沙马王堆博物馆里就有多胎制作漆器工艺,相信应该是包镶工艺的源泉。包镶工艺,在我国明代遗留下来的现存家具中座屏、屏风不多见,在清宫康熙成立造办处以来,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四朝的包镶工艺艺术品目前存世较多。清中期以后国力下降,目前存世的包镶工艺不太多见,说明国力下降,所有宫廷艺术品制作成本降低,这种耗时、耗力、耗费大批钱财和精力的包镶工艺,在清晚期渐渐消失,一直到我们现在的今天,这种包镶艺术全部失传,非常可惜。西方国家通过包镶艺术研发来的木板多层粘接工艺,影响着全世界室内装修及家具的制作,这种多层板粘合技术的研发控制大自然木材的变化,与我国的包镶工艺有密切关联。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早期黄花梨包镶工艺蕃人献宝图顶箱柜”就是使用包镶工艺来完成的。

包镶工艺并非一种材料和工艺单独使用,而是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相结合,与各种材料和工艺完美地搭配在一起。材料上,不仅有木材包镶,还有玳瑁包镶、象牙包镶、贴竹黄(竹黄包镶)等。工艺上,多与髹漆、百宝嵌、嵌螺钿等多种工艺配合,才能制作出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将清宫造办处的精湛技艺推向历史的高峰。如:大漆百宝嵌工艺利用天生万物的各种精美玉石、木材、角质等珍贵材料,尊重汉文化五颜五色的色彩搭配,使材料绽放出天然色彩的光芒,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类的物质文化增添大自然美的色彩,绽放出万道霞光。百宝嵌一般镶嵌到漆层或木材之上,当镶嵌到高档木材上时,各种木材会受大自然的潮湿和干燥,发生较大的木性变化,收缩或抽涨,与稳定的百宝嵌配合在一起,会产生较大的抽胀移位, 不利于艺术品的保存。包镶工艺正是针对木材这一活性特点,以多块木头为胎(多胎制),应对木材的活性,同时在胎体外侧贴覆薄模板,很好地解决了木材抽胀问题,又将优美天然的木材纹理展示出来。一些不懂历史传承的人说造办处的包镶工艺是包皮工艺不如实木的好,不能收藏,这样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我下边在讲一讲清早期发明的包镶工艺与清晚期实木工艺的差别,清早期包镶工艺的制作流程非常复杂繁琐,从选料到工艺制作非常细致入微,每个制作环节,每个细节的制作流程都精益求精,在制作每件艺术品上的工艺要求非常严格、严谨、一丝不苟,宫廷每件包镶工艺艺术品,都需要老先民们进行呕心沥血的研发,进行各种宫廷包镶工艺的发明制作,这项伟大的发明使清宫造办处制作精美的包镶艺术品,留到我们现代保存的那么完整,上面镶嵌的各种奇珍异宝不脱落、不丢失,这种工艺还影响着全世界的建筑、室内装修和我们现在多重板粘合工艺材料。清中晚期以后宫廷包镶工艺渐渐消失,工艺艺术品基本失传(因为包镶工艺复杂,费时、费力、浪费大批的人力、物力),宫廷艺术改变成实木制作,用实木制作挂屏框、家具边框,由于天气气候的变化和木材本身的属性,制作出来的艺术品日久年深的摆放过程,会有扭曲变形,这就是实木工艺品与能延长艺术品存放时间长,而且不会扭曲变形的包镶艺术品最大的区别。请大家去北京故宫参观、研究清早期各种精美的包镶艺术品和清代晚期实木的艺术品就会有很好的答案,我国传承的大块木材破小、割薄、卷胎是包镶工艺的前身,清宫造办处为了艺术品摆放时间延长,百宝嵌不脱落,木材与各种奇珍异宝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研发出来的包镶工艺,这种古代文明工艺不叫包皮,清宫研发出来几千年控制大自然各种材质的变化、抽胀,这种最文明、最伟大的宫廷包镶工艺,我请所谓的教授专家多去了解古代的工艺流程和历史文化,不要不懂装懂,不懂历史就满口胡说包皮,这是对古代文明设计、研发的践踏,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大家可以多去故宫,看看宫廷保存下来的清早期包镶工艺的文明艺术,主要是大漆和紫檀家具及宫廷独有的百宝嵌各种艺术品,再谈历史的工艺,否则信口胡说就是篡改历史,就是对古代老艺术家们的不尊重。

古代包镶工艺浪费大批高档的包镶材质,只有宫廷才能做这种工艺,因为皇家文明艺术工艺是不计成本的。包镶工艺先选材,后拿古代原始的工具开始开料,包镶工艺是每个艺术品的边框是四面包镶,并非一面包皮,我请问懂制作家具工艺流程的人们,包镶一个框的材料如果锯开木材,一次锯一公分的板材,就会产生三四毫米的锯末粉废料,锯子的锯口废掉的是锯末粉,因为包镶工艺需要起线雕刻镶嵌,因为工艺的需要破开木材的长短不一,各种工艺装饰材料不一,薄厚不一,所以包镶工艺只能用厚木料材质进行雕刻起线和镶嵌的艺术加工,再加上加工木材产生的锯口锯粉等废料,我请问大家和所谓的(专家),包镶工艺是节省木材还是浪费木材,宫廷包镶工艺的紫檀木床、紫檀大型柜子,高度、长度全部超过两米以上,请问所谓(专家)如此长的木材古代又没有现代精良的电子工具,可想古代锯出这么薄而不折断的材质是怎样做到的,我长期看包镶工艺的经验告诉我,只有把包镶工艺的边框,利用鱼胶和粘合剂牢固的把包镶工艺需要的厚、薄材质粘合牢固后在进行艺术加工,所以包镶工艺浪费大量木材,从选材上必须没有结疤开缝的木材,木材有伤疤的材料根本不能用在包镶艺术创作上,故宫还陈列着象牙玳瑁包镶工艺的挂屏,象牙玳瑁这种包镶工艺昂贵稀少的材质,成本不可估算,大家可以去故宫参观,再看朱家溍教授写的《故宫珍宝》,有一些不懂历史文化传承的人把这么好的包镶工艺说成是剩料包皮,我请问所谓专家,古代人工破开一块薄板料就要浪费大量材料,那包皮越大越薄、面积越大越容易破坏、越容易折断,所以所有宫廷包镶工艺的制作流程全部是粘合好后再进行包镶工艺艺术制作,所以包镶工艺不是省料而是浪费大量高级材料,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复杂的包镶工艺和大漆百宝嵌的融合可以说完美至极,堪称鬼斧神工。如:古代的欧式家具,全部是包镶制作,所以高档室内装修包镶工艺,是一种很好的延续,最突出的是西方传承了我国的包镶工艺,研发多层板的工艺制作,控制了木材因氧化变形的原理,但是大家不要忘记,是从古代包镶工艺演变而来的,现在每种包镶工艺用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的所谓专家说不好,是不是篡改历史,大家要懂得历史传承,再发表研发意见,否则国家浪费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恢复各地博物馆,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传承古代艺术最根本的标准,包镶工艺和我国木结构榫卯工艺一样,跨越全世界,是清宫伟大的研发,物件保存使用时间长,这是我国老祖先最伟大的发明。清宫为皇族研发的包镶工艺,我国历朝历代没有人研发和记载文献,这么伟大的发明都说是包皮,是太不应该抹灭古先民几千年的创作经验,各位老师可以去故宫参观由百宝嵌与木材及大漆合作的家具,一看便知。

特别感谢设计界的领先人物张绮曼教授给我们组织,也感谢各位老师给了我展示的平台,中国清早期传承几千年研发的包镶工艺精华影响着全世界,在西方技术改革下传到全世界,在各种装修艺术上进行发扬光大,清早期宫廷伟大的发明跨越时代,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种发明直到现在继续运用服务人类。我在这特别感谢以张教授为首的各位教授老师们,希望大家看了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我悉心向大家学习,感谢大家。


王晓华个人照

王晓华,1966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艺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环艺设计专业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员、家具设计研究学会委员、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环境艺术院学术委员、IFI国际室内建筑设计师联盟成员,两项国家重点课题组专家。学术代表专著:《生土建筑的生命机制》、《穴居的文化基因》,数次主持政府大型文化工程设计,作品多次获国内外设计奖。

学术专著:《穴居的文化基因》(59.9万字)

本书将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的起点放在了300万年前,人类开始于更新世到来之后的穴居生活。从穴居对于人的创造、人的生命意识觉醒、内与外空间概念的产生、从洞穴空间规划中体现出的社会结构意识、大母神崇拜与洞穴空间文化心理的构合、天父地母自然伦理概念的产生、以原始洞穴空间形态为参照的宇宙时空文化图式的产生、以洞穴空间为模型的天地、人、神三界空间的创建、人类对于穴居生活的不同感悟所形成的东西方文化性格,以及洞穴空间作为一种神圣文化记忆而成为人类创建各种建筑空间、居住文化理念,特别是以曲线象征洞穴空间形态和形体为语言形式的宗教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等。为此,作者通过分析和研究一系列的史前人类建筑、古代建筑、传统乡土建筑形式和文化思想,直至现代和当代著名建筑艺术创意的思维方式,试图打破各种文化价值体系间的界限,探索发现穴居时代形成和潜藏于人类灵魂深处的一种共同价值指向的空间文化精神。


孟彤

孟彤,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后;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室内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美元始创的生态乌托邦》

image

黄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访问学者;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生态人居与绿色建筑分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生活样式设计专委会常务理事;《景观设计学》执行编委;《世界人居设计年鉴》编委;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评委;国内外设计大赛专家评委。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十余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

王宣方,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硕士研究生

基于《白蛇传》文本数据的西湖景观叙事设计研究

在城市快速更新、扩张的背景下,景观设计更加关注传统文化信息的传播与群体文化认知的构建,同时叙事设计是近年来景观设计方法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议题,是构建具有集体记忆的精神场所并使景观成为体现文脉特征的重要途径。由于文本数据对文化信息脉络和本质呈现的可靠性,能更为准确而全面地传达出文本中与场地有关的文化信息,因此本文将文本数据引入到景观叙事设计中:首先基于对传统文本分析方法的归纳,总结现有方法在信息提取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进而提出文本数据分析法,借助编程语言和统计分析技术辅助设计决策,将错综复杂的非物质文化信息转化为以时间、空间、人物、情节等为信息轴的特征数据集;进而从文本数据解构-文本数据地图-景观叙事设计的三个层面来解读和应用文本信息,并提出基于文本数据的景观叙事设计方法框架;在此基础上构建文本数据时空地图,展现出文本内容的时空关系,并使之转化为景观叙事分镜图;最终以叙事结构-轴线、叙事情节-序列、叙事手法-景组为策略在景观实践层面完成故事的表达和叙述。这种基于文本数据的叙事设计使景观结构、序列和景组的布置更加理性,构建起公众对场地的独特感知与体验,探索了景观叙事性设计的创新途径和方法。


韩波

韩波,中国戏曲学院 舞台美术系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学历学位:戏剧影视美术专业本科、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艺术硕士

艺术专长: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综合材料绘画、文创艺术设计、文旅空间环境;会员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文创专家委员、香港卫视旅游台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二次元文化创意协会舞台艺术组委会主任、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评委、《北京礼物》评审专家。

《美如锦绣——京剧服装》系列论文

《美如锦绣——京剧服装》系列论文,《中国京剧》全国中文核心期刊(ISSN 1004-3837),总第264期、265期、266期、267期、269期等5期连载,共计3万多字。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服装是京剧表演服装,同时也是中国服饰工艺美术的历史、文化、艺术与工艺的集中体现,该系列论文通过京剧服装“蟒服、帔服、靠服、褶服、衣服”阐述中国传统京剧服饰的“服装款式、面料工艺、色彩纹样”的论文。论述京剧服饰“锦绣霓裳之美”,通过研究京剧服饰款式结构、装饰纹样造型及寓意、色彩搭配及寓意、服饰面料、刺绣工艺等内容,体现京剧服饰中的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艺术与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手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优秀传统工艺美术与优秀传统设计美学的又一研究。

王兴彬

王兴彬,西安美术学院艺创空间总经理、博士、副教授,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论文获黑龙江省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三等奖等;“历史建筑创新性保护设计”项目获得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创意创业类优秀项目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要成果有: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总设计、实施;北方文化艺术学校整体设计、施工;MINI北京总店展示设计、深圳海邻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整体环境设计、陕西大荔县长安屯村宅基地改造及实施,以及多家机构的整体形象设计及实施等。

西安为了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建设,大力进行城市建设,老城内也在夜以继日地更新与改建。在西安的老城里,大型的历史建筑、宗教建筑、文化建筑以及名人故居等保护完好,比如:钟鼓楼、清真寺、湘子庙、张学良公馆等。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上百年的民居建筑却所剩无几,而且在新一轮的“棚户区改造”和“唐皇城复兴”、“博物馆改建”等项目中,原有的民居建筑在这种大形势下,无法做出保护的回应。



屈峰

屈峰,美术学博士、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文保科技部副主任、木器文物修复专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生导师、北京美协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文促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保护修复木器文物400余件,主持寿康宫修复项目、咸若馆修复项目等。创作雕塑作品百余件,曾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提名奖、中央电视台雕塑大赛提名奖等奖项。发表雕塑研究、木器文物研究、文物保护修复、非遗保护等相关论文20余篇。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是宫廷造办处各作活计的记录。本文以其中关于天然木家具的档案为研究对象,联系现存文物和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梳理这类家具概念的实指,并分析出档案记录的不完全和对原有家具的改制和再利用是这类家具具体制作数量与档案记录数量不对应的原因。档案反映出清代宫廷这类家具主要来自造办处、地方制造和官员等进贡,非造办处所造的入宫后常会因功能和审美等原因被改制。清宫此类家具制作最多的年份与皇家一些园林修成时期正好呼应,这主要源于二者在审美功能上一致性。制作此类家具会先画样再攒做。部分家具还会作色、上漆、绘制。除了制作外,这类家具还会被作为一种样式来仿作,充分体现了其审美追求的是“天然感”而非 “天然性”。清宫对于这类家具的维护,注重用原材料修补,推行材木刷漆、上黄油,硬木烫蜡的保养“见新”方式。

孙贝

孙贝,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艺系副主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家具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专家。

本文以跨学科的视角,从传统山水画艺术的空间图解入手,提取山水画的表象原型,分析中国内在的景观空间特征,探索性提出中国体验式景观。研究突破了西方以静观为主导由外而内的设计视角,转向注重人在空间中由内二外的动态体验。体验式景观作为一种更具中国特色、更具艺术感染力的空间设计创新途径,为中国景观设计领域提供一种创新方法、创新视野。


郭宗平(半身)

郭宗平太原理工大学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家具作品多次在“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中获奖。近年来专注于晋作传统家具研究,主持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晋作家具制作技艺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游牧文明影响下晋作高古家具的形制特征与装饰艺术研究》等。

晋作家具的高古风格探析

晋作家具中有一定数量的制品承继了明早期及宋辽金元的高古风格,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形制方面有栏杆床、三弯腿供案等类型,结构与工艺方面呈现硬木家具开始之前的早期木作工艺,装饰题材上具有金元游牧民族的意趣。高古风格家具主要分布于晋南地区,这要得益于历史上该地区的地理、经济、人文方面的地域优势,特别是明代晋南盐商的兴盛促进了该地区家具制作的繁荣。入清之后晋商经济中心北移至晋中,晋中旅蒙商人和票号商人在审美诉求上追随满清皇族,家具风格推崇清式。而晋南地区在长期的人文积淀下,文人审美主导大众趋势,明式及早期传统风格得以延续与传承。

张犁个人照

张犁,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于基于传承的文化符号视觉创新设计,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化进行创作探索与研究。现任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2020年入选陕西省陕西高校第四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出版著作1部,参编著作1部,公开发表论文18篇,C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4篇。主持省级课题5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省级课题5项,国家艺术基金课题1项。获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获2021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海报作品转载与《新华文摘》。作为主要参与人2018年和2022年分别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imageimage

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设计能够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是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开始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转变,因此,要充分发挥文化创意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丰富文化创意设计的多样性,打造乡村宜居风貌,以"创意农业、创意农村"全面助力新农村建设。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再生研究

image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文化再生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重视,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基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文化再生的相关理论,运用设计学、文化遗产学、建筑学和历史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文化再生中的理论研究、现实状况、西方经验、视觉艺术分析和工作策略等相关问题。本文主体分为五部分,分别研究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再生相关理论、分析当前情况下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再生的基本情况和突出问题、分析国内以及国外的典型案例、从视觉艺术角度探讨了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再生问题、讨论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再生策略的构建,从政府职能、调研决策和规划设计三个角度,提供了一些策略性建议。本文针对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文化再生问题,从历史文化、艺术设计、行为策划及文创规划等现实案例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策略,对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文化再生发展提出了更高领域的定位。笔者对工业建筑遗产的再认识及城市文化肌理的保护提出了保护性再生创意新概念,从而引导更多的人群正确认识和理解城市工业遗产存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让我国越来越少的工业建筑遗产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好的保护,从而留住城市发展中的“工业记忆”

赵囡囡

赵囡囡,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展览出版部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家具设计研究学会委员、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委员;主持及参与上百个重大展览项目;设计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 ;曾获得第“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集体)、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奖”、 “百年华诞·央美贡献”奖、“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作品奖、“中国美术奖”提名作品奖等;出版专著:《中国陈设艺术史》;参与编写:《中国室内设计艺术·千年回眸》音像书籍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中国陈设艺术史》

《中国陈设艺术史》


本书将传统居室陈设艺术分为孕育期、发展期、成熟期,分别对应新石器时期至春秋战国、秦汉至隋唐、两宋明清时期。该研究不仅关注形而下的“器”,更加注重形而上的“道”,对各时期的居室陈设艺术语言、空间秩序、审美风尚、文化观念的变化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进而总结出居室陈设艺术的语言及空间秩序等外在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变化性,而居室陈设艺术的审美以及思想理念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另外,提出了影响和支配传统居室陈设艺术发展的四种主要审美体系,分别是:礼仪审美体系、权力审美体系、文人审美体系、商业审美体系。 

 

   姚健半身照

姚健,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环境艺术院秘书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家具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明式家具的机能性设计研究”

明式家具的造物之道


该书基于中国古典艺术的语境,从意匠、意象和意境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明式家具的设计思维特征、艺术造型语言以及由此带来的审美观念,为我们全面深刻的了解中国传统设计文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责任编辑:汤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