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九)

编者按: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承办的“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于10月下旬正式开展。这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成立之后,在学术上的第一个大型线上雕塑邀请展。本次展览共邀请了一百六十余位艺术家,共计三百多件作品,感谢各位雕塑家对本次展览的支持。

本次大型线上系列展第一迴共展出十位雕塑家,他们是:尚荣、郑冬梅、王远鹏、刘军、孟继兵、吴新、吕学晶、赵展、夏一栋、窦付坤(按年龄排序)。

620ea699-8a72-4da0-9e24-dca1af00e5dc.jpg!resize_w_760

(展览招贴)


我说几句开场白

文 / 盛杨

本次展览策划、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

近些年来中国的雕塑艺术很活跃、很繁荣。在这之际,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设立了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为当下雕塑事业又增设了一个舞台。我们热忱地欢迎雕塑家们,来登台展示你们的才华。

宇宙大自然是无限丰富的;人类社会是无限丰富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也是无限丰富的。作为精神品类中的雕塑艺术,在表现大自然、表现人类社会,表现人们精神生活和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无论在形式上,在内容上应当是也必须是多种多样,无限丰富多采的。

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发展的。所以人们的精神粮食——文化,总是在人类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也总是在弘其精华去其糟粕,交流融汇,勇于创新中得到发展。而它的根本的价值是让人们在它的艺术魅力的欣赏陶冶中得到高尚的精神升华,推动时代的進步。时代赋予我们雕塑家的使命,我们应勇于担当。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 是一个学术性组织。我们将和热忱于我国雕塑事业的雕塑家们共商合作,组织策划大家共同关注的学术讨论和雕塑展览,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2

参展艺术家

1

尚 荣

1978年生。南京大学2011年哲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雕塑艺术研究所所务召集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文创平台美术产研中心主任。

雕塑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等机构收藏,被法国、意大利、丹麦等国家的艺术基金会、市政府以及城市公园等收藏并陈列。雕塑作品《艺舟扬四海》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并入选“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雕塑作品《陈独秀》入展中宣部、文旅部主办“伟大征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并获“江苏文华奖·美术奖”。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2

艺舟扬四海

青铜  200cm×55cm×60cm  2019年

3

陈独秀

青铜  55cm×45cm×60cm  2021年

参展艺术家

4

郑冬梅

1979年生,女。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9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和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陶艺系双硕士学位。

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实验艺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5

洛水

陶瓷、翡翠、银针、综合材料  160cm×55cm×35cm  2021年

6

一草一天堂No.5

陶瓷、铜、木  70cm×40cm×40cm  2017年

参展艺术家

7

王远鹏

1979年生。1998—2003年,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04—2008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GIUSEPPE PENONE工作室,获硕士学位。2008年至今,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东北师范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8

飞夺泸定桥—通往共和国之路

金属  110cm×40cm×60cm  2019年

9

寸草春晖

综合材质  200cm×50cm×175cm  2014年

参展艺术家

10

刘 军

1979年生。2009年毕业于天津美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2014年结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BILLY LEE教授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2019年结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理查·迪肯”当代雕塑高级研究班。

现为天津美院雕塑系讲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11

尾矿

砼、拆迁混凝土  尺寸可变  2020年

12

无相-2号*2

太湖石  110cm×45cm×35cm  2016年

参展艺术家

13

孟继兵

1979年生。200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为大连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副教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大连分会副秘书长;大连市雕塑家协会理事;大连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大连市金州区第八届政协常委。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14

见方

木、不锈钢  1000cm × 1000cm × 350cm  2016年

a03455aa-bd9a-48ef-acec-2d15e3f028dd.jpg!resize_w_760

御风

不锈钢  75cm×55cm×90cm  2017年

参展艺术家

16

吴 新

1979年生。200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2012年于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为燕山大学雕塑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17

骊骏天行

铸铜  80cm×120cm×45cm  2017年

18

后羿射乌

铸铜  50cm×40cm×25cm  2013年

参展艺术家

19

吕学晶

1979年生。201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学位。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20

亮丽的风景线

木雕  200cm×87cm×50cm  2019年

21

午后

木雕  115cm×55cm×43cm  2019年

参展艺术家

22

赵 展

1979年生。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并留校任教。

现为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23

规复计划1#

铅板、玻璃钢  230cm × 85cm × 265cm  2019-2020年

24

规复计划2#

油桶、钢  60cm×500cm  2020年

参展艺术家

25

夏一栋

1979年生。(笔名:一栋)。南京大学艺术硕士。

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江苏省美术馆江苏油画雕塑院艺术家;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国际A级商业美术设计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囯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江苏省青联文体界别副主任;江苏省雕塑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盐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

著作《中国佛教雕塑》《中国写意美术》。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26

一个真实的故事

玻璃钢  200cm×115cm×75cm  2020年

27

范仲淹

玻璃钢  60cm×30cm×20cm  2021年

参展艺术家

28

窦付坤

1979年生。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山东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29

N个空间

太湖石  尺寸可变  2021年

30

缘起

石灰岩、建筑石子  尺寸可变  2019年


雕塑国风 ,正当其时

文 / 孙振华

本次学术主持、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在学术上的第一个举动,便是举办主题为“国风”的大型线上雕塑邀请展。

出手就显出了不凡。

首先是展览的开放和包容。

在“国风”名下,展览分为“国风徐来”,“国风依旧”,“国风新韵”三个板块,照我的解读,这三个板块肯定了中国现代雕塑自诞生以来,几代中国雕塑家为建构中国雕塑体系所付出的所有努力;肯定了几代雕塑家在不同阶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肯定了中国现代雕塑新传统所蕴含的全部价值。

几乎每个为中国现代雕塑体系付出过努力和正在努力的雕塑家都可以在这三个板块中找到自己的的坐标和方位,发现自己工作的意义。

主持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工作的盛杨主任和陈云岗执行主任在艺术上向来以多元兼容,鼓励探索而著称;所以,这个首次亮相的展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雕塑专业委员会未来的学术主张和工作方向的一个亮相。

然后是在雕塑展览机制上的与时俱进。

展览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既突出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可以将展览办成一个永不落幕的展览;同时也充分照顾到了雕塑艺术在观赏上的特殊性。展览将邀请和自选结合起来,它既突出了展览所强调的特定主题,又避免了策展工作的视觉盲区,充分照顾到了艺术家的个人意志和选择。

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展览的时机和定位。

就展览邀请的雕塑家来看,都是当今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成熟的、有代表性的雕塑家,他们“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可谓一时之选。然而,如何将他们聚合起来?“国风”就是他们最大的公约数。

纵观古今中外,就雕塑而言,最后能留在历史中的,还是语言和形式创造。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中国雕塑能不能为世界雕塑文化作出贡献?这将考验中国雕塑家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在高科技时代,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时代,雕塑这种最典型的手工劳动还有没有意义?如何体现它的意义?雕塑如何在跟随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它的“初心”、留存它的“温度”、张扬它的“独特”?这些都是最紧迫的时代课题,也是在今天,大多数仍保持着手工劳动习惯的中国雕塑家最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雕塑国风,正当其时。


关于

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的话题

文 / 陈培一

本次学术主持、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公元二O二一年十月下旬,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携全体成员一一中国部分老中青雕塑家的优秀群体,在夲委员会成立之初,举办《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第1迴)》,顺应防疫抗疫之时代要求,而以线下展的形式高声齐唱"大国雄风"。

此次展览,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的常驻展览,共分"国风徐来"、"国风依旧"、"国风新韵"三个篇章。形态各异、旨趣相殊的参展作品,将不仅"徐徐展开"先秦时期《诗经》之国风的"无邪"文化传统,而且将"涛声依旧"地赓续秦汉以来的"包容并蓄"文化传统,更为重要的是也将展现在新的历史时代,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断"翻唱杨柳枝",再谱"中华新韵",与全国人民一起创造的新文化传统所取得的成就。

让我们耐心地拭目以待这些精采瞬间的呈现,陆续地侧耳倾听那华美乐章的一一奏响!!!


话说国风

文 / 陈云岗

本次展览执行策划、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

国风,颇有几分古意……因为中国历史久远,囯风绵长,故无论何时,谈到国风的话语时,便生出家国情怀的意趣来。

但是我们今天的展览名之为国风却不是为了怀古,而是为了开新!

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雕塑事业始终是在继承自身古代雕塑传统与吸收现代西方雕塑艺术传统方面共同发展的,这本身便是一种开新的态势……这种态势延续至今,仿佛模式并未变化,但时间序列中的内容变了,是真的变了!

必须承认时代变化之快所带来的快乐与痛苦。雕塑,作为人类从事时间最久的一门艺术,它的概念与外延也在被不断地冲击中变得漫漶不清……那到底该怎么办呢?我认为谁也说不清,那就让雕塑家们的作品去“说”,去慢慢地说。

很高兴,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又搭建了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的平台,多一块平台也就是多了一个为更多雕塑家展示技艺的舞台。偌大的中国,雕塑纵有一百个平台也不算多,因为我们着实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一个雕塑家日益增多的国家。

国之悠悠,风之长长;国之四维,风自八方…….愿我们的舞台能够容得下所有优秀艺术家的作品!

谢谢所有的参与者!

责任编辑:廖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