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承办的“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于10月下旬正式开展。这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成立之后,在学术上的第一个大型线上雕塑邀请展。本次展览共邀请了一百六十余位艺术家,共计三百多件作品,感谢各位雕塑家对本次展览的支持。
本次大型线上系列展第一迴共展出十五位雕塑家,他们是:郭航、陈金辉、郑靖、姚艳玲、陈晓春、郭继锋、孙路阳、许群波、万里驰、闫松岭、冯国豪、王毅、邓柯、屈峰、洛鹏(按年龄排序)。
(展览招贴)
我说几句开场白
文 / 盛杨
本次展览策划、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
近些年来中国的雕塑艺术很活跃、很繁荣。在这之际,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设立了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为当下雕塑事业又增设了一个舞台。我们热忱地欢迎雕塑家们,来登台展示你们的才华。
宇宙大自然是无限丰富的;人类社会是无限丰富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也是无限丰富的。作为精神品类中的雕塑艺术,在表现大自然、表现人类社会,表现人们精神生活和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无论在形式上,在内容上应当是也必须是多种多样,无限丰富多采的。
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发展的。所以人们的精神粮食——文化,总是在人类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也总是在弘其精华去其糟粕,交流融汇,勇于创新中得到发展。而它的根本的价值是让人们在它的艺术魅力的欣赏陶冶中得到高尚的精神升华,推动时代的進步。时代赋予我们雕塑家的使命,我们应勇于担当。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 是一个学术性组织。我们将和热忱于我国雕塑事业的雕塑家们共商合作,组织策划大家共同关注的学术讨论和雕塑展览,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参展艺术家
郭 航
1975年生,女。2002-2005年韩国弘益大学美术学院陶艺设计专业(硕士)。2005-2008年韩国檀国大学艺术造型大学院(博士)。
现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外联部部长;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十二灵——子鼠
不锈钢 30cm×30cm×30cm 2021年
十二灵——午马
不锈钢 50cm×35cm×110cm 2020年
参展艺术家
陈金辉
1975年生。1998年师从于叶毓山教授。2006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成都市雕塑协会副会长。
2008年作品《花》参加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2009年作品《拥抱明天》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与设计双年展;2009年作品《炼石》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11年作品《听风》入选BESETO美术节(东京展);“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雕塑邀请展;2013年参加“师道——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研究员师生联袂展”;“海纳百川——中国东营雕塑艺术展”;2014年作品《知遇·岁在甲午》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长春首届全国青年雕塑展;2015年第四届中国西部陶艺双年展;2020年首届“杜甫杯中国”(巩义)城市雕塑设计大赛。;2021年第三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赛。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临江仙
玻璃钢着色 25cm×15cm×69cm 2021年
天马
铜着色 50cm×16cm×55cm 2018年
参展艺术家
郑 靖
1975年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雕塑学会理事;浙江省雕塑家协会副会长;浙江雕塑学会副会长。
长期致力于艺科融合的诗性表达,拓展空间艺术的表现语言和形式。从跨界的实验性角度开拓研创的方法与手段,持续推进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美丽轮回 视频
美丽轮回
水、铜、彩色玻璃、水下灯、潜水泵 尺寸可变 2011年
水书 视频
水书—1
综合媒介 500cm×600cm×60cm 2018年
参展艺术家
姚艳玲
1975年生,女。曾赴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交流学习。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教于西安美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主任。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被政府、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希望
铸铜 高300cm 2021年
乘梦而行
铸铜 高120cm 2018年
参展艺术家
陈晓春
1976年生。1995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2000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2000年9月留校。现为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艺术活动及专题邀请展,作品《行侠者·鲁智深》《丝路明珠》被国内艺术机构及驻华使馆收藏,《五月的婚礼》《永不言弃》《丝路禅院》分别入选全国第十届、十一届、十三届美展。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青春铸国魂
玻璃钢 高45cm 2021年
屈原
铸铜 85cm×35cm×40cm 2018年
参展艺术家
郭继锋
1976年生。西安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创作处副处长、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及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延安五老
玻璃钢着色 100cm×56cm×30cm 2021年
延安五老
玻璃钢着色 100cm×56cm×30cm 2021年
参展艺术家
孙路阳
1976年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工作于陕西省雕塑院。
雕塑作品多次参加各类美术展览并获奖。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山水卷轴
金属 150cm×100cm×30cm 2015年
岁月
综合材料 80cm×30cm 2019年
参展艺术家
许群波
1976年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广州起义
铸铁 400cm×75cm×88cm 2021年
戊戌六君子
铸铁 170cm×62cm×86cm 2021年
参展艺术家
万里驰
1976年生。2001—2006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 雕塑系。2006—200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2010年至今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2018—2019年萨斯卡通访问学者。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山骨
综合纸浆、铁丝网、铝丝、螺栓 84cm×60cm×243cm 2016年
生命的形态
纸浆 尺寸可变 2016年
参展艺术家
闫松岭
1976年生。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大连市政府、敦煌市政府、牡丹江市政府收藏。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使者·西域传
铸铜 120cm×90cm×30cm 2015年
易水寒
铸铁 120cm×45cm×35cm 2009年
参展艺术家
冯国豪
1977年生。200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7年至2019年结业于中国文化部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雕塑专题班。现为广州雕塑院创作部副部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腰包
汉白玉 40cm×26cm×20cm 2020年
竹影
汉白玉 37cm×22cm×21cm 2021年
参展艺术家
王 毅
1977年生。2000年毕业于库巴索夫研修班。2002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雕塑系,获硕士学位。2010年4月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春市城市雕塑学会艺委会委员。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消防英雄——铸魂之墙
不锈钢 60cm×600cm×60cm 2019年
僧人—眠
石 20cm×26cm×67cm 2010年
参展艺术家
邓 柯
1978年生,女。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从事雕塑教学与研究;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作品入选中华历史文明美术创作;“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等工程。曾获得第十届、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奖铜奖等奖项,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清华大学、长春国际雕塑公园等各机构收藏。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风雨同舟
玻璃钢着色 400cm×168cm×215cm 2021年
凝融--黄河抗凌
铸铜 210cm×75cm×81cm 2021年
参展艺术家
屈 峰
1978年生。博士。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文保科技部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作品《十字街头》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希望的畅想》入选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并被收藏。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雨烟
松木 65cm×72cm×84cm 2014年
无形的潜力
铸铜 150cm×45cm×15cm 2018年
参展艺术家
洛 鹏
1978年生。200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2008年至今,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负责过国内多个公共艺术项目的艺术总设计。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明良千古—刘备像
铸铜 高210cm 2021年
明良千古—诸葛亮
不锈钢 50cm×35cm×110cm 2020年
雕塑国风 ,正当其时
文 / 孙振华
本次学术主持、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在学术上的第一个举动,便是举办主题为“国风”的大型线上雕塑邀请展。
出手就显出了不凡。
首先是展览的开放和包容。
在“国风”名下,展览分为“国风徐来”,“国风依旧”,“国风新韵”三个板块,照我的解读,这三个板块肯定了中国现代雕塑自诞生以来,几代中国雕塑家为建构中国雕塑体系所付出的所有努力;肯定了几代雕塑家在不同阶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肯定了中国现代雕塑新传统所蕴含的全部价值。
几乎每个为中国现代雕塑体系付出过努力和正在努力的雕塑家都可以在这三个板块中找到自己的的坐标和方位,发现自己工作的意义。
主持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工作的盛杨主任和陈云岗执行主任在艺术上向来以多元兼容,鼓励探索而著称;所以,这个首次亮相的展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雕塑专业委员会未来的学术主张和工作方向的一个亮相。
然后是在雕塑展览机制上的与时俱进。
展览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既突出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可以将展览办成一个永不落幕的展览;同时也充分照顾到了雕塑艺术在观赏上的特殊性。展览将邀请和自选结合起来,它既突出了展览所强调的特定主题,又避免了策展工作的视觉盲区,充分照顾到了艺术家的个人意志和选择。
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展览的时机和定位。
就展览邀请的雕塑家来看,都是当今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成熟的、有代表性的雕塑家,他们“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可谓一时之选。然而,如何将他们聚合起来?“国风”就是他们最大的公约数。
纵观古今中外,就雕塑而言,最后能留在历史中的,还是语言和形式创造。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中国雕塑能不能为世界雕塑文化作出贡献?这将考验中国雕塑家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在高科技时代,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时代,雕塑这种最典型的手工劳动还有没有意义?如何体现它的意义?雕塑如何在跟随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它的“初心”、留存它的“温度”、张扬它的“独特”?这些都是最紧迫的时代课题,也是在今天,大多数仍保持着手工劳动习惯的中国雕塑家最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雕塑国风,正当其时。
关于
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的话题
文 / 陈培一
本次学术主持、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公元二O二一年十月下旬,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携全体成员一一中国部分老中青雕塑家的优秀群体,在夲委员会成立之初,举办《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第1迴)》,顺应防疫抗疫之时代要求,而以线下展的形式高声齐唱"大国雄风"。
此次展览,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的常驻展览,共分"国风徐来"、"国风依旧"、"国风新韵"三个篇章。形态各异、旨趣相殊的参展作品,将不仅"徐徐展开"先秦时期《诗经》之国风的"无邪"文化传统,而且将"涛声依旧"地赓续秦汉以来的"包容并蓄"文化传统,更为重要的是也将展现在新的历史时代,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断"翻唱杨柳枝",再谱"中华新韵",与全国人民一起创造的新文化传统所取得的成就。
让我们耐心地拭目以待这些精采瞬间的呈现,陆续地侧耳倾听那华美乐章的一一奏响!!!
话说国风
文 / 陈云岗
本次展览执行策划、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
国风,颇有几分古意……因为中国历史久远,囯风绵长,故无论何时,谈到国风的话语时,便生出家国情怀的意趣来。
但是我们今天的展览名之为国风却不是为了怀古,而是为了开新!
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雕塑事业始终是在继承自身古代雕塑传统与吸收现代西方雕塑艺术传统方面共同发展的,这本身便是一种开新的态势……这种态势延续至今,仿佛模式并未变化,但时间序列中的内容变了,是真的变了!
必须承认时代变化之快所带来的快乐与痛苦。雕塑,作为人类从事时间最久的一门艺术,它的概念与外延也在被不断地冲击中变得漫漶不清……那到底该怎么办呢?我认为谁也说不清,那就让雕塑家们的作品去“说”,去慢慢地说。
很高兴,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又搭建了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的平台,多一块平台也就是多了一个为更多雕塑家展示技艺的舞台。偌大的中国,雕塑纵有一百个平台也不算多,因为我们着实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一个雕塑家日益增多的国家。
国之悠悠,风之长长;国之四维,风自八方…….愿我们的舞台能够容得下所有优秀艺术家的作品!
谢谢所有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