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承办的“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于10月下旬正式开展。这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成立之后,在学术上的第一个大型线上雕塑邀请展。本次展览共邀请了一百六十余位艺术家,共计三百多件作品,感谢各位雕塑家对本次展览的支持。
本次大型线上系列展第一迴共展出十六位雕塑家,他们是:马辉、钱云可、李迅、李占阳、张雯迪、马强、钞氏兄弟(钞子艺、钞子伟)、李永康、池灏、王向荣、胡冰、李惠东、林胜煌、秦波、潘松(按年龄排序)。
(展览招贴)
我说几句开场白
文 / 盛杨
本次展览策划、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
近些年来中国的雕塑艺术很活跃、很繁荣。在这之际,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设立了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为当下雕塑事业又增设了一个舞台。我们热忱地欢迎雕塑家们,来登台展示你们的才华。
宇宙大自然是无限丰富的;人类社会是无限丰富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也是无限丰富的。作为精神品类中的雕塑艺术,在表现大自然、表现人类社会,表现人们精神生活和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无论在形式上,在内容上应当是也必须是多种多样,无限丰富多采的。
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发展的。所以人们的精神粮食——文化,总是在人类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也总是在弘其精华去其糟粕,交流融汇,勇于创新中得到发展。而它的根本的价值是让人们在它的艺术魅力的欣赏陶冶中得到高尚的精神升华,推动时代的進步。时代赋予我们雕塑家的使命,我们应勇于担当。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 是一个学术性组织。我们将和热忱于我国雕塑事业的雕塑家们共商合作,组织策划大家共同关注的学术讨论和雕塑展览,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参展艺术家
马 辉
1968年生。1993年西安美院毕业获学士学位,入陕西省雕塑院工作至今;任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理事;文化部表彰“全国艺德标兵”;文化部优秀专家;曾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和优秀奖;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陕西美术银奖等。
作品入编全日制美术教材,被中国美术馆、中华慈善总会、北京市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机构收藏。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寻道——山水
不锈钢、铸铜
偃月——走单骑
铸铜 90cm×90cm×35cm
参展艺术家
钱云可
1969年生。
1995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
2012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首届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副教授、主持第三工作室。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走进新时代——袁隆平
泥塑 高90cm 2021年
走进新时代——景海鹏
泥塑 高90cm 2021年
参展艺术家
李 迅
1969年生。199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俄罗斯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
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天津市规划学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
雕塑作品曾多次入选包括全国美展在内的重要学术展览,并多次获得奖项。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程允贤雕塑艺术馆、天津博物馆、江苏大剧院等重要场馆和机构收藏。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寻道山水间
玻璃钢 110cm×60cm×46cm 2019年
渡
综合材料、磁悬浮 160cm × 30cm × 38cm 2015年
参展艺术家
李占阳
1969出生。199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班。
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山谷里的百合花
木、玉石 32cm × 24cm × 100cm 2019年
硕鼠硕鼠
木 91cm×91cm×47cm 2021年
参展艺术家
张雯迪
1969年生,女。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现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冰雪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上海首饰家协会会员。
其个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得奖项,代表作品《谧》系列、《玩偶》系列等,同时作品多次被艺术机构收藏。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出征前
白钢 115cm×40cm×100cm 2021年
战役誓言
白钢 64cm×30cm×57cm 2020年
参展艺术家
马 强
1970年生。陕西省雕塑院艺术部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水墨·安
铸铜 60cm×130cm×50cm 2014年
榻·春分
铸铜 52cm×145cm×42cm 2014年
参展艺术家
钞氏兄弟(钞子艺、钞子伟)
1970年生。第七届全国陶瓷展“金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方案“银奖”;第二届韩国国际陶瓷双年展 “铜奖”;第七届亚洲艺术节雕塑展 “三等奖”;“人民至上·美美与共”创品大展“铜奖”。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史迹
陶瓷 200cm×200cm×30cm 2018年
中国记忆——车
陶瓷 350cm×320cm×120cm 2018年
参展艺术家
李永康
1970年生。2008年毕业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获雕塑专家证书和硕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塔里木盆地佛教雕塑研究》获中央美院优秀毕业论文奖、多件雕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工作;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囯雕塑学会理事。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丝路开拓——穆王西巡
铸铜 2019年
孤鸟
铸铜 2016年
参展艺术家
池 灏
1970年,女。199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雕塑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
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雕塑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山东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扁鹊
铸铜 120cm×40cm×40cm 2017年
邹衍吹律
铸铜 120cm×40cm×33cm 2008年
参展艺术家
王向荣
1970年生。石雕艺术家,成长于石雕艺术世家。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福建省鼎立雕刻集团创办人、艺术总监;鼎立石雕设计研究院院长;创建并主持设计中国首个当代石雕艺术馆——鼎立“问石”艺术馆。
主持雕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攻坚》《追梦》两组大型汉白玉群雕获福建省委宣传部、惠安县委县政府表彰。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自然建筑学
石 500cm×200cm×170cm(尺寸可变) 2019年
几何空间学
石 500cm×200cm×90cm(尺寸可变) 2019年
参展艺术家
胡 冰
1970年生。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入陕西省雕塑院工作至今。任副院长,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会员;陕西省动态雕塑学会会长;省“三五人才工程”、“四个一批人才”、“百青人才”、“六个一批人才”入选者;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
曾获“纪念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高原·高原——第七届中国西部美术作品展”二等奖;陕西美术铜奖;入选第十届、十三届全国美展;第五、六届全国体育美展;陕西省政府迎澳门回归礼品雕塑。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省美博馆等机构收藏。国家艺术基金、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等。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假日
玻璃钢 66cm×105cm×49cm 2019年
大花马
铸铜 48cm×68cm×68cm 2005年
参展艺术家
李惠东
1971年生。199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田金铎先生。1997年8月—2003年11月,任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讲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声声慢·思
汉白玉、木 26cm × 24cm × 54cm 2011年
眼儿媚-莺儿
汉白玉 51cm×16.5cm×41.5cm
参展艺术家
林胜煌
1971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京艺术大学。日本建筑都市景观设计联盟常务理事;东京艺术大学研究员;中国·莆田/漳州国际雕塑艺术展艺术主持;第1-13届中日韩当代艺术展总策展人;中日美等国——国际雕塑大赛艺委会委员评委;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会展中心大型铜雕艺术主持。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芸芸众生
不锈钢 600cm×415cm×500cm 2018年
涟~漪
不锈钢 720cm×390cm×200cm 2013年
参展艺术家
秦 波
1972年生。199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9年,执教于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至今,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大学、传统雕塑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粉红头巾
木雕、水粉色 81cm×27cm×23cm 2017年
红头绳
陶瓷 15cm×15cm×59cm 2021年
参展艺术家
潘 松
1972年生。字劲甫。荣宝斋雕塑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199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朴系列·鲲
铸铜 59cm×90cm×35cm 2014年
初心
花岗岩 不锈钢 高1921cm 2020年
雕塑国风 ,正当其时
文 / 孙振华
本次学术主持、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在学术上的第一个举动,便是举办主题为“国风”的大型线上雕塑邀请展。
出手就显出了不凡。
首先是展览的开放和包容。
在“国风”名下,展览分为“国风徐来”,“国风依旧”,“国风新韵”三个板块,照我的解读,这三个板块肯定了中国现代雕塑自诞生以来,几代中国雕塑家为建构中国雕塑体系所付出的所有努力;肯定了几代雕塑家在不同阶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肯定了中国现代雕塑新传统所蕴含的全部价值。
几乎每个为中国现代雕塑体系付出过努力和正在努力的雕塑家都可以在这三个板块中找到自己的的坐标和方位,发现自己工作的意义。
主持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工作的盛杨主任和陈云岗执行主任在艺术上向来以多元兼容,鼓励探索而著称;所以,这个首次亮相的展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雕塑专业委员会未来的学术主张和工作方向的一个亮相。
然后是在雕塑展览机制上的与时俱进。
展览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既突出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可以将展览办成一个永不落幕的展览;同时也充分照顾到了雕塑艺术在观赏上的特殊性。展览将邀请和自选结合起来,它既突出了展览所强调的特定主题,又避免了策展工作的视觉盲区,充分照顾到了艺术家的个人意志和选择。
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展览的时机和定位。
就展览邀请的雕塑家来看,都是当今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成熟的、有代表性的雕塑家,他们“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可谓一时之选。然而,如何将他们聚合起来?“国风”就是他们最大的公约数。
纵观古今中外,就雕塑而言,最后能留在历史中的,还是语言和形式创造。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中国雕塑能不能为世界雕塑文化作出贡献?这将考验中国雕塑家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在高科技时代,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时代,雕塑这种最典型的手工劳动还有没有意义?如何体现它的意义?雕塑如何在跟随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它的“初心”、留存它的“温度”、张扬它的“独特”?这些都是最紧迫的时代课题,也是在今天,大多数仍保持着手工劳动习惯的中国雕塑家最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雕塑国风,正当其时。
关于
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的话题
文 / 陈培一
本次学术主持、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公元二O二一年十月下旬,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携全体成员一一中国部分老中青雕塑家的优秀群体,在夲委员会成立之初,举办《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第1迴)》,顺应防疫抗疫之时代要求,而以线下展的形式高声齐唱"大国雄风"。
此次展览,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的常驻展览,共分"国风徐来"、"国风依旧"、"国风新韵"三个篇章。形态各异、旨趣相殊的参展作品,将不仅"徐徐展开"先秦时期《诗经》之国风的"无邪"文化传统,而且将"涛声依旧"地赓续秦汉以来的"包容并蓄"文化传统,更为重要的是也将展现在新的历史时代,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断"翻唱杨柳枝",再谱"中华新韵",与全国人民一起创造的新文化传统所取得的成就。
让我们耐心地拭目以待这些精采瞬间的呈现,陆续地侧耳倾听那华美乐章的一一奏响!!!
话说国风
文 / 陈云岗
本次展览执行策划、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
国风,颇有几分古意……因为中国历史久远,囯风绵长,故无论何时,谈到国风的话语时,便生出家国情怀的意趣来。
但是我们今天的展览名之为国风却不是为了怀古,而是为了开新!
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雕塑事业始终是在继承自身古代雕塑传统与吸收现代西方雕塑艺术传统方面共同发展的,这本身便是一种开新的态势……这种态势延续至今,仿佛模式并未变化,但时间序列中的内容变了,是真的变了!
必须承认时代变化之快所带来的快乐与痛苦。雕塑,作为人类从事时间最久的一门艺术,它的概念与外延也在被不断地冲击中变得漫漶不清……那到底该怎么办呢?我认为谁也说不清,那就让雕塑家们的作品去“说”,去慢慢地说。
很高兴,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又搭建了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的平台,多一块平台也就是多了一个为更多雕塑家展示技艺的舞台。偌大的中国,雕塑纵有一百个平台也不算多,因为我们着实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一个雕塑家日益增多的国家。
国之悠悠,风之长长;国之四维,风自八方…….愿我们的舞台能够容得下所有优秀艺术家的作品!
谢谢所有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