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五)

编者按: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承办的“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于10月下旬正式开展。这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成立之后,在学术上的第一个大型线上雕塑邀请展。本次展览共邀请了一百六十余位艺术家,共计三百多件作品,感谢各位雕塑家对本次展览的支持。

本次大型线上系列展第一迴共展出十五位雕塑家,他们是:鲍海宁、萧立、许鸿飞、解少勃、洪涛、张海童、张戈、王洪汀、李钢、魏兆辉、申红飙、魏小杰、王伟、董书兵、乔迁。(按年龄排序)

b5c0ff58-9e81-4bc0-b025-f6a518d6ea21.jpg!resize_w_760

(展览招贴)

我说几句开场白

文 / 盛杨

本次展览策划、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

近些年来中国的雕塑艺术很活跃、很繁荣。在这之际,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设立了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为当下雕塑事业又增设了一个舞台。我们热忱地欢迎雕塑家们,来登台展示你们的才华。

宇宙大自然是无限丰富的;人类社会是无限丰富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也是无限丰富的。作为精神品类中的雕塑艺术,在表现大自然、表现人类社会,表现人们精神生活和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无论在形式上,在内容上应当是也必须是多种多样,无限丰富多采的。

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发展的。所以人们的精神粮食——文化,总是在人类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也总是在弘其精华去其糟粕,交流融汇,勇于创新中得到发展。而它的根本的价值是让人们在它的艺术魅力的欣赏陶冶中得到高尚的精神升华,推动时代的進步。时代赋予我们雕塑家的使命,我们应勇于担当。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 是一个学术性组织。我们将和热忱于我国雕塑事业的雕塑家们共商合作,组织策划大家共同关注的学术讨论和雕塑展览,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ffdf

参展艺术家

1

鲍海宁

1963年生。鲁迅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雕塑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监事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雕塑》杂志编委。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2

陆九渊

综合材料  30cm×60cm×15cm  2021年

3

八大山人在介岗

综合材料  75cm×90cm×20cm  2006年

参展艺术家

4

萧立

1963年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旅游部专家。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5

致敬"格物致知"

榆木、椿木  80cm×70cm×26cm  2016年

6

春秋

樟木  252cm×210cm×120cm  2015年

参展艺术家

7

许鸿飞

1963年生。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广州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油画雕塑院院长;2013年度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8

山高人为峰

铜  90cm×58cm×96cm  2020年

9

九天九夜

玻璃钢  49cm×37cm×15cm  2008年

参展艺术家

10

解少勃

1965年生。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雕塑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主要参展获奖:“全国第四届体育美展”铜奖;“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2017首届“戏韵·中国主题雕塑大赛”优秀奖;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及70周年全国美展”;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十三届全军美展”。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11

门神

木  47cm×47cm×150cm  2020年

12

门神之4

木  50cm×50cm×150cm  2020年

参展艺术家

13

洪涛

1966年生。现为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副主任;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

作品曾入选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银奖。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博物馆组雕《本党命名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型组雕《旗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组雕《走向胜利》、广西湘江战役纪念园浮雕墙《红军魂》、河南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雕塑《杨靖宇》、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汉白玉雕塑《追梦》主创。在中国美术馆、法国市政厅展馆、关山月美术馆等国内外重点美术馆举办过个人展览,学术水平获得业内广泛认可。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14

山人·八大

铸不锈钢  70cm×70cm×95cm  2018年

15

恺之障目

铸不锈钢  85cm×52cm×40cm  2018年

参展艺术家

16

张海童

1967年生,女。1986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附属中。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现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获省部级铜奖、二等奖、优秀奖等,并设计制作多件城市雕塑等。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17

青蒿香远—屠呦呦

玻璃钢  60cm×40cm×30cm  2016年  

cf346352-f6f7-420b-81c4-87effd6f15a9.jpg!resize_w_760

汉使—张骞

玻璃钢  60cm×30cm×20cm  2017年 

参展艺术家

19

张戈

1967年生。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委员;宁夏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宁夏美术家协会雕塑/综合材料/壁画艺委会主任;宁夏美术家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展区初评评审委员会委员。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大展,并获奖,作品《圆梦》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b053dedb-f0bc-4095-b47d-0b0a4c6d3f18.jpg!resize_w_760

清平乐·六盘山

铸铜、钢板切割  200cm × 240cm × 60cm

37e053f7-9a41-4238-8692-2f2b6ce237a6.jpg!resize_w_760

世纪三姐妹

综合材料  120cm×40cm×75cm

参展艺术家

22

王洪汀

1967年。198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长期从事雕塑创作活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等各级别、类型展览并获奖。多件作品被包括国家画院、湖北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在创作中追求材料、语言的探索应用以及自我意志的真诚表达。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23

原乡·墟

水泥   65cm×40cm×20cm  2019年

24

仁山—城·家·墟

纸浆、木头、钢筋  100cm × 50cm × 35cm  2020年

参展艺术家

25

李钢

1967年生。雕塑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雕塑院院长;贵州省雕塑艺委会主任;省政府津贴专家。从事雕塑三十余年,潜心研究和践行人物灵魂的固化表达,以雕塑现灵魂,用作品实现“灵魂表现主义”。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26

知行-阳明

120cm×150cm×110cm

27

国父孙中山

60cm×50cm×30cm  

参展艺术家

28

魏兆辉

1968年生。1995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2009年6月获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硕士学位,高级雕塑艺术设计师,专注雕塑领域32年,研究数字雕塑12年。2011年获全国城市雕塑青年创作大奖,2012年度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大奖。完成个人实用新型发明专利4项。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29

古道·西风

铸铝  80cm×86.6cm×77.6cm  2021年

c0f4b4d5-a6f2-44fd-9d8a-2f4fe9efe5c5.jpg!resize_w_760

月亮湾的笑声

铸铝  80cm×65.9cm×78.4cm  2020年

参展艺术家

32

申红飙

1968年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199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学士学位。

2001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 获造型艺术硕士学位。

2007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 获造型艺术博士学位。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33

状态6

铸铜  80cm×45cm×60cm  2017年

9cdc3846-dc32-477b-8c42-303db9cea8f5.jpg!resize_w_760

状态7

铸铜  90x76x40cm  90x76x40cm  2017年

参展艺术家

35

魏小杰

1968年生,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

现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通讯鉴定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九三中央书画院副院长;《雕塑》杂志编委;中国研究生教育联盟执行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政协常委。

主要从事城市景观雕塑、中国传统雕塑的研究。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36

周培源先生

铸铜  100cm×95cm×60cm  连基座高240cm  2020年

6adc46c8-8f87-4067-8383-b958042f6e27.jpg!resize_w_760

家庭亲情系列—孕育

铸铜  60cm×60cm×220cm  2002年

参展艺术家

38

王伟

1968年生。

199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并留校任教至今。

2015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第一工作室主任。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39

十月

不锈钢着色  360cm×110cm×260cm  2013年

571e29c4-d618-4ab0-b0f8-0debde7d1d98.jpg!resize_w_760

青铜  380cm×125cm×490cm  2015年

参展艺术家

41

董书兵

1968年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长聘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德国马尔卡斯滕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雕塑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42

星光阁

钢管喷漆  1700cm×1700cm×2100cm  2019年

92364986-eb1b-462d-aadd-3b86ece6b8b7.jpg!resize_w_760

无界

钢管、卡扣  6000cm × 4000cm × 2100cm  2018年

参展艺术家

44

乔迁

1968年生。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公共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作品曾入选各类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多部专著。

参 展 作 品

CANZHANZUOPIN

45

展翅

青铜  直径12cm

46

青铜  直径12cm


雕塑国风 ,正当其时

文 / 孙振华

本次学术主持、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在学术上的第一个举动,便是举办主题为“国风”的大型线上雕塑邀请展。

出手就显出了不凡。

首先是展览的开放和包容。

在“国风”名下,展览分为“国风徐来”,“国风依旧”,“国风新韵”三个板块,照我的解读,这三个板块肯定了中国现代雕塑自诞生以来,几代中国雕塑家为建构中国雕塑体系所付出的所有努力;肯定了几代雕塑家在不同阶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肯定了中国现代雕塑新传统所蕴含的全部价值。

几乎每个为中国现代雕塑体系付出过努力和正在努力的雕塑家都可以在这三个板块中找到自己的的坐标和方位,发现自己工作的意义。

主持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工作的盛杨主任和陈云岗执行主任在艺术上向来以多元兼容,鼓励探索而著称;所以,这个首次亮相的展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雕塑专业委员会未来的学术主张和工作方向的一个亮相。

然后是在雕塑展览机制上的与时俱进。

展览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既突出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可以将展览办成一个永不落幕的展览;同时也充分照顾到了雕塑艺术在观赏上的特殊性。展览将邀请和自选结合起来,它既突出了展览所强调的特定主题,又避免了策展工作的视觉盲区,充分照顾到了艺术家的个人意志和选择。

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展览的时机和定位。

就展览邀请的雕塑家来看,都是当今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成熟的、有代表性的雕塑家,他们“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可谓一时之选。然而,如何将他们聚合起来?“国风”就是他们最大的公约数。

纵观古今中外,就雕塑而言,最后能留在历史中的,还是语言和形式创造。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中国雕塑能不能为世界雕塑文化作出贡献?这将考验中国雕塑家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在高科技时代,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时代,雕塑这种最典型的手工劳动还有没有意义?如何体现它的意义?雕塑如何在跟随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它的“初心”、留存它的“温度”、张扬它的“独特”?这些都是最紧迫的时代课题,也是在今天,大多数仍保持着手工劳动习惯的中国雕塑家最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雕塑国风,正当其时。


关于

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的话题

文 / 陈培一

本次学术主持、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公元二O二一年十月下旬,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携全体成员一一中国部分老中青雕塑家的优秀群体,在夲委员会成立之初,举办《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第1迴)》,顺应防疫抗疫之时代要求,而以线下展的形式高声齐唱"大国雄风"。

此次展览,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的常驻展览,共分"国风徐来"、"国风依旧"、"国风新韵"三个篇章。形态各异、旨趣相殊的参展作品,将不仅"徐徐展开"先秦时期《诗经》之国风的"无邪"文化传统,而且将"涛声依旧"地赓续秦汉以来的"包容并蓄"文化传统,更为重要的是也将展现在新的历史时代,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断"翻唱杨柳枝",再谱"中华新韵",与全国人民一起创造的新文化传统所取得的成就。

让我们耐心地拭目以待这些精采瞬间的呈现,陆续地侧耳倾听那华美乐章的一一奏响!!!


话说国风

文 / 陈云岗

本次展览执行策划、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

国风,颇有几分古意……因为中国历史久远,囯风绵长,故无论何时,谈到国风的话语时,便生出家国情怀的意趣来。

但是我们今天的展览名之为国风却不是为了怀古,而是为了开新!

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雕塑事业始终是在继承自身古代雕塑传统与吸收现代西方雕塑艺术传统方面共同发展的,这本身便是一种开新的态势……这种态势延续至今,仿佛模式并未变化,但时间序列中的内容变了,是真的变了!

必须承认时代变化之快所带来的快乐与痛苦。雕塑,作为人类从事时间最久的一门艺术,它的概念与外延也在被不断地冲击中变得漫漶不清……那到底该怎么办呢?我认为谁也说不清,那就让雕塑家们的作品去“说”,去慢慢地说。

很高兴,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又搭建了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院)的平台,多一块平台也就是多了一个为更多雕塑家展示技艺的舞台。偌大的中国,雕塑纵有一百个平台也不算多,因为我们着实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一个雕塑家日益增多的国家。

国之悠悠,风之长长;国之四维,风自八方…….愿我们的舞台能够容得下所有优秀艺术家的作品!

谢谢所有的参与者!




责任编辑:廖孜